瑞金:从革命摇篮到现代城市的华丽转变
“红都”瑞金,这个刻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名字,现在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漫步在中国革命史上叶坪革命旧址群,在古樟树下,我们似乎能听到中国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铿锵誓言;转身走进去,走进去瑞金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生产线上的机械臂正在书写新时代的工业传奇红色记忆与现代气息交融的城市,就像一幅缓缓展开的时空画卷,向世界讲述着从革命老区到活力新城的动人故事。
红色基因的当代表现
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瑞金段)在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恢复1934年中央红军出发时的历史场景。该项目总投资5.6亿元,将30个革命遗址连接成“红色教育现场课堂”。“我们利用VR技术让游客‘参加’二苏大会议,这种沉浸式体验特别受年轻人欢迎。据景区负责人介绍,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瑞金接待红色游客人数超过1200万人次,比疫情前增长35%。
在沙洲坝镇,毛泽东同志老房子旁边的“红井”仍然很干净,村民杨姐姐在井边建了一个茶摊:“现在每天给200多人讲“吃水不忘挖井”的故事。“这种“红色故事+特色产业”模式推动了32家B&B和15个脐橙采摘园的发展。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2022年,当地农民人均收入较2018年翻了一番,正成为农村振兴的新引擎。
特色产业创新突破
瑞金经开区在光电工业园区,江西金纳铜业生产线正在赶上出口订单。“我们开发的0.015mm超薄铜箔填补了国内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的空白。”企业技术总监自豪地表示,目前园区聚集了37家企业,形成了从铜加工到智能终端的完整产业链。2023年1月至5月,瑞金规模以上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增速位居赣州前列。
在黄柏乡敖背岗,万亩脐橙基地配备物联网系统,无人机巡航和智能滴灌已成为标准。“通过电子商务直播,我们的‘瑞金脐橙’每公斤可以卖到15元。”90年代后的新农民刘小平展示了他手机上的销售数据。该市现有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286家,2022年在线零售额超过20亿元。数字经济为传统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民生工程的温暖答卷
漫步绵江湿地公园,滨水小径晨练的市民络绎不绝。这个投资3.2亿元的生态项目,把以前的“龙须沟”变成了城市的“绿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指着规划图介绍:“我们正在推进15分钟生活圈建设,今年将新增6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数据显示,瑞金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42%提高到2022年的58%,空气质量好的天数常年保持在340天以上。
在瑞金中学新校区,标准化考场正在进行智能课堂演示。通过“专递课堂”,乡镇学生也可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市教育局局长表示:“近三年我们新增学位1.2万个,义务教育巩固率99.8%。”这种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让老区人民真正享受到改革的红利。
新时代的“红都答卷”
当夕阳为红军烈士纪念塔镀上金边,广场上响起了“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来自深圳的研究小组的年轻人举起手机,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由无人机表演组成的“共和国摇篮”一词。这座用鲜血和汗水建造的城市正在建设中赣闽粤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正如当地老人所说,“红军的理想现在已经成为我们面前的好日子。”红色瑞金故事,总是继往开来,继续写新篇章。
(全文共1180字)
关键词优化:红色故都、瑞金发展、红色旅游、苏区振兴、数字经济、乡村振兴、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共和国摇篮、红色记忆、文旅融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